这些杭商们活得活色生香。“玩具大王”沈岗,在他自己的仓库里设了一个羽毛球场,没事就杀两盘……
【中外玩具网 · 行业新闻】据《今日早报》报道 美联储近日上调了美国经济增长率,并下调了失业率。
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是,美国经济或许已经走出了经济衰退,但衰退的阴影还没有完全散去。房地产市场至今依然萎靡不振,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紧缩开支的力度还会继续加大,这两大因素对经济增长的拖累不可低估。油价如果不能够很快回稳,美国经济将经历更多的动荡。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那些在美国闯荡的浙商们,他们是否发展顺利?本期走读浙商全球行动,走进了世界经济的核心区域——美国。
据了解,目前在美国的浙商总人数约为4万-5万人左右。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最近两年开始,不少浙商的业务都受到了影响,但浙商血液里涌动着的创新谋变精神,让这个群体始终处于居安思危的状态。从传统型的纺织、贸易、餐饮,到现在纷纷寻求更有门槛、有专利、有技术含量的商机,在美浙商的新一轮集体转型升级正在陆续启动。
现状:受金融危机冲击明显
毋庸置疑,美国经济衰退和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对浙商企业冲击显著。
“因为美国房地产市场的疲软,我们经营的防水卷材受到很大影响,原先一个月通常能发100个货柜,但现在有时一个月只能发10个货柜。”美国格兰集团有限公司、美国捷尔思化工有限公司和美国绿城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长宗泽后坦言。
“美国经济这两年处在危机中,同时,人民币的升值造成成本的增加,这对国内加工、国外销售模式的企业来讲的确有些影响,成本的增加是企业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我们就进行产业升级,采用全自动化设备,减少人工提高生产效率;淘汰经济效益低的产品,推出适合时代的产品。”手机配件企业瑞科集团总裁张玉龙表示。
12月初的美国洛杉矶,往年街边和住宅区内早就绚烂多姿的圣诞灯火仍未开始绽放,节日的气氛似乎还有些遥远。
“圣诞灯大王”朱健荣特意带着记者和其他朋友到他的仓库去转了转。“这两年挂圣诞灯的人好像越来越少了,以前这时候山上都是一片一片的灯,邻居之间还要比赛。经济不景气,买灯的人也少了,不然仓库里根本就不会有存货。”朱健荣说,2010年,他已经是洛杉矶当地几家为数不多的圣诞灯进口商了,可是销量还是减了4成。
其实,影响从2007年就开始蔓延了。
“金融危机之后,市场需求量一下子降了40%。而人民币升值、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压力。我们的生意在2008年就进入了严冬。”朱健荣说,这种种压力,逼着他们走产业升级的道路。
出路:创新基因寻求突围
谋变,已成浙商共识。
到纽约之前,北加州浙江同乡会会长、大乐假期董事长张立明告诉记者:“在旧金山的渔人码头,你们可以感受到时光缓慢流转的安逸感,而到了纽约,那里是完全不同的紧张节奏,仿佛空气都在对你说‘快一点,再快一点’。”
而记者亲身体验的一个有趣细节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在旧金山吃早餐的时候,服务生们通常会在上完餐后再与你闲聊几句,而在纽约,被迅速放下的橙汁还在杯子里晃动,侍者的背影早已消失不见。
在美国的浙商之间流传着一种说法,选择在洛杉矶或是在纽约生活和创业的浙商往往有着不同的生活追求。在洛杉矶和旧金山的以杭州商人为代表,这里的人在追求事业稳定的同时也讲求生活的闲适品质。在纽约的则以温州商人为代表,每天上紧了发条般忙碌着。
而从实际的情况来看,不管是哪一类代表,浙商的血液里似乎永远涌动着创新和谋变的基因,寻求有门槛、有技术含量的创新行业已成集体突围之路。
在美国“洋插队”18年的宗泽后宁可5年不赚钱,也要培养“高门槛”化工生意,开发高效无污染阻燃剂,在其他业务受到冲击的时候,现在这一阻燃剂的年销售额增长量超过20%;
原来做圣诞灯的朱健荣开始自主研发LED灯,目前,他的LED灯已经投放了美国市场,还参加了洛杉矶市政府主办的路灯展;
靠做成衣赚到第一桶金的张玉龙在衣厂关闭后也开始转行,雇佣美国设计师购买专利设计时尚的手机配件,为北美的几大电话公司手机设计14000款产品,年营业额6000多万美元,不少产品都专为iPhone度身打造;
而坚守传统超市行业的张利惠则通过优化升级管理模式、扩大经营、降低成本来提高竞争率,从“美国流动摊贩”变身为零售连锁巨头。
不论经济走势如何,顽强、创新,浙商的奋斗命运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