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市心理研究所热线部主任滕放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每当接到关于问题玩具的咨询电话,她的心都会随之一紧:一些商人为了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源源不断地制造着“问题玩具”,让孩子本来单纯的童年沾染上暴力、血腥、色情的因子,天使之心扭曲变形……
鬼面具:长达数年的恐怖阴影
正值16岁花季的少女小梅,本该青春逼人朝气蓬勃,可是却十分胆小,已经上高一了,每天晚上还嚷着要与父母同睡.
父母不同意,她就搬来一个小板凳坐在父母卧室的门前,只有这样她才觉得安心.不仅如此,就连晚上放学,小梅都不敢一个人回家,每天都要让父母到学校接她,无形中给家庭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在和心理咨询师沟通的过程中,小梅说:“我不敢一个人睡觉,我怕鬼……”已经接受了9年义务教育的孩子,明明知道这个世界并没有鬼神的存在,可是却对“鬼”怕到了骨子里,究竟为什么?
滕主任告诉记者:“在与女孩的长谈中我们了解到,小时候她与邻居小伙伴一起玩的时候,经常听小伙伴讲鬼故事,而且还被青面獠牙的鬼面具吓过……这样的经历,给孩子的内心蒙上了一层阴影.”
无独有偶.有一个原本喜爱动物玩具的孩子,在玩耍过程中突然受到恐怖青蛙玩具的惊吓,从此后一看到青蛙就产生心理上的障碍.
据滕主任介绍,对于一些被恐怖的恶作剧玩具惊吓过的孩子来说,这种刺激在短时间内不会自动消除,在一定时间内还会出现惊恐、焦虑甚至紧张不安等情绪.如果孩子性格比较开朗,还能够经过自己心理调整逐渐淡化这种恐惧反应.如果恐惧反应没有消除,第一次的刺激便会作为一个种子存在孩子的潜意识当中,在一定条件下恐怖刺激很有可能转化成心理障碍,对其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口袋书:影响孩子未来的性态度
口袋书是一种出版物,但在许多孩子看来,它也是一种玩具.谈起口袋书,滕主任体会很深.她将发生在自己儿子身上的经历告诉记者.“现在市场上有一些出版物,表面上看起来像儿童书籍,可是内容却与儿童所需的知识背道而驰.前几天,我儿子拿回一本书,说是同学们都在传看.书名叫《××大战××》.我顺手翻了一下,发现里面有很多色情描写.
“当时我告诉儿子,图书与食品一样有伪劣产品,食品可以通过外包装看批号、厂家辨别.图书也一样,可以看出版商、作者、刊号.不好的食品会毁坏人的身体,不好的图书会造成对心灵的伤害.你看这本书,作者是用笔名,而且没有写出版社,妈妈简单翻看了一遍,发现这本书里的内容不适合你这个年龄的孩子阅读.
“儿子看我说的对,点点头,第二天就把书还回去了.其实性方面的知识完全可以通过正常途径让适龄的孩子了解,但是低俗的口袋书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那种对两性关系玩世不恭的态度,会影响孩子未来对性的态度.
“我遇见过这样的孩子,学习成绩一直名列班级前茅,自从迷上内容不堪入目的口袋书之后,像变了一个人.上课时不再像以前那样全神贯注地听讲、积极踊跃地发言,经常哈欠连天,从早到晚都是一副昏昏欲睡的模样,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不说,还伤害了没有发育完全的身体.”
仿真武器:塑造暴力儿童
“看我不砍死你!”这句话最近成了小强的口头禅.
据小强的妈妈介绍,小强以前是个非常听话的乖孩子,可是自从迷上了玩具枪和仿真匕首后,变成了一个小“古惑仔”.
每天放学后,小强立即扛起心爱的仿真枪到处扫射.原本他十分心爱的宠物狗也从“座上宾”沦为了“受气包”,成了他的射击对象,被枪打得四处乱窜……”
自从与暴力玩具开始亲密接触后,小强的语言变得粗鲁起来,甚至为一点小事就能与同学动手……
滕主任分析说:“经常接触和使用这种暴力玩具的孩子,一般性格都比较暴躁和易激动.一旦引导不好,发展成不良少年的概率往往比其他孩子更高.”
同时,滕主任为广大家长们提供了一些建议:“儿童,特别是男孩子,性格本来就比较叛逆.父母要想孩子心理健康,不应该采取强硬态度.要有耐心,从正面表现父母对他们的爱.譬如可以问他们:‘如果别的小朋友用仿真枪打伤了你,你会不会痛?’让他学会由己及人、换位思考.父母也可以和孩子达成协议:‘你可以玩玩具,但是你的成绩不能落下,你也不能用玩具吓唬同学和伤害同学,那不是一个好孩子应该做的.’要用案例从正面引导,告诉孩子用健康的方式娱乐,千万不能把自己的娱乐快感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本报记者徐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