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设计界,这个问题号称“天问”,而如何认识和回答这个问题,真切地反映了一个设计师的心性与修为。
近年来,很多工业设计从业者,乃至专家学者和政府领导,认为设计是外观、造型,是一种美化工作。这在从教30多年,一手建立起中国第一个“工业设计系”,被誉为“中国工业设计之父”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责任教授柳冠中看来是亟待扭转的。不仅如此,他对如今工业设计领域过度“向钱看”的浮躁之风更是深恶痛绝,也十分担忧。
“‘工业设计’的本质是重组知识结构、产业链,以整合资源,创新产业机制,引导人类社会健康、合理、可持续生存发展的需求。”在柳冠中心中,工业设计与人类社会进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很多人都是商场观念而不是市场观念。”如今大部分企业家都钟爱短期利益,而工业设计的工作更多是为了把产品卖出去而做的包装,给保温杯赋予新的含义便能让身价提升好几倍,给茶 几嵌一个故事也能卖出天价。
“这些东西对老百姓生活真正有用吗?”
追求短期利益的风潮不仅破坏了我国设计研发的土壤,让小作坊式的山寨品充斥着市场,也让一些制造企业为了引进而引进,总是得跟在发达国家的背后走。柳冠中曾举过一个上世纪80年代末改革开放初期引进日本松下冰箱生产线的例子:
当时全国有十个省市代表团到日本考察,松下有好几种生产线,但那十家出于性价比考虑都选择了同一条生产线。签完合同后,当时的松下老板就开始调侃,我从来没看到一个国家是这么搞引进的,如果是我,我会引进一条美国的,一条法国的,一条德国的,一条英国的,那三年后中国自己的也就出来了。“我们愿意在引进上花大价钱,为什么?今天装好了明天就能产生效益。”柳冠中说,“而研发就有风险,很多企业不愿冒。”
即便有的企业把生产线拆了拿到了一手数据,但对这个数据背后的来源却不甚明晰,这就容易导致原本应作为正向工程的设计反而最终变成了逆向工程。
1957年,在前苏联援建下,我国建立了长春第一汽车厂生产解放牌汽车,在此后的30年间,从中又分出去了上汽、二汽,产量提高了,质量提升了,成本下降了,一切都看似很好。然而,最关键的参数——轴距依然不变,仍是四吨半,为什么?前苏联设计汽车是为了拉炮,所以要求牵引力大,车斗不必那么大。但是,到了中国无论是钢铁、机床、粮食、棉花,都用它,很多时候就没能真正发挥作用。“有些运输工人倒做了设计工作,加了一个挂斗,让吨公里效率增加了一倍。”
柳冠中感慨,“所以那30年,我们会造了,但对‘设计’而言没有任何进步。”
同样,在受到美国、日本、法国、韩国等动漫大国的影响下,动漫衍生的大潮已经蔓延在全国,动漫周边衍生品同样涉及工业设计,那么在柳冠中教授眼中,时下花样百出、琳琅满目的动漫衍生品,是否只是表面光鲜而没有解决根本问题的存在?看似越发繁荣的动漫衍生品市场,是否也是商家追逐短期利益的结果?整个产业的发展是否仍停留在会“造”不会“制”?
今年11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责任教授柳冠中将来到东莞市东山湖学术交流中心,亮相第九届中国国际漫博会,在11日的动漫周边创新设计主题系列论坛中,带着对当下工业设计的思考,和大家聊聊“从造物到谋事的设计思维转变”,以及从工业设计的角度解析他对动漫周边衍生品发展的看法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