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BBC
作者:Tim Maughan
编辑:Tin
翻译:杨洋
义乌是中国大陆六大强县(市)之一,是中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在福布斯发布2013中国最富有10个县级市排名第一。 义乌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被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权威机构确定为世界第一大市场。
我所在的位置距离上海有几个小时的车程,我已经有3个小时没有见到日光,而且我还彻彻底底地迷了路。我试图走出这个地方已经有45分钟之久,但在走廊和商铺组成的这个巨大迷宫里,到处看上去都是一样。我被人造圣诞树、小饰品、仿真雪、圣诞老人帽,以及LED动画驯鹿包围着,耳中听到的全是节庆音乐。我被困在了最糟糕的圣诞节噩梦中,而现在才不过是8月,是一个又热又闷的夏日。有那么一刻,我觉得自己似乎永远出不去了,注定要在一座无边无际的圣诞老人屋里度过余生。
我所在的地方是义乌国际商贸楼的圣诞楼层,位于上海以南300公里处。据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报道,全球60%的圣诞饰品都是在义乌生产的,而其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在这个庞大的批发市场内销售的。我发现,圣诞节是在义乌制造出来的。照亮你家起居室的圣诞树,挂在天花板上的饰品,用来装你买给孩子的礼物的袜子,它们很可能就来自我现在所站之处。
和我一起来这里的还有“未知领域部门”(Unknown Fields Division)的成员。该团队由利亚姆·扬(Liam Young)和凯特戴维斯(Kate Davies)领导,隶属于一个学生、作家和电影制片人组织,他们力图沿着全球供应链,对多种消费品进行追根溯源。而今天,这个任务把我们带到了圣诞饰品的世界之都。
巨型购物中心
很难找到合适的词来形容义乌国际商贸城的规模。我可以先报上几个数字:它目前拥有营业面积400万平方米,内设6.2万个商位。我还可以告诉你,它每天的人流量约为4万人次,据说其中有5000人是来自国外的买手。但这些都只不过是数字而已。
商贸城的里面,看起来就像是一个衰败的大型购物商场,但你需要走上一段距离,才能感受到它究竟有多大。商贸城分为五个区,我首先进入1区——直接走进一条走廊,那里的商铺仅出售钢笔和铅笔。我拐了个弯,还是只有钢笔和铅笔出售。一连走了15分钟,途经的商铺全都只卖这类文具。最终,我走到了一部坏掉的自动扶梯处,上了一层楼。于是钢笔和铅笔变成了眼镜。经过无数条走廊的眼镜铺,我到了另外一层楼,这里所有走廊的商铺出售的都是人造花。这次行程的组织者利亚姆氠以前曾来过这里,他告诉我,上次来这里时,一些学生立志走完商贸城的所有五个区,看到所有的产品类别。八个小时之后,这些学生终于放弃了。
只批发,不零售
除了规模之外,义乌商贸城和你家附近的商场还有其他不同之处。首先,你无法真的在这里买到东西——至少从传统消费者的角度来说是这样。义乌商贸城基本上只经营批发业务。所以,这里6.2万个长宽各为2.5米的商位,其实是不同公司或工厂的陈列室。义乌商贸城不是一般的购物商场,而是一个庞大无比的贸易展示厅,其客户是中国各地和世界各国的零售商买手。这些中间人涌向义乌,与供应商洽谈业务,然后运回一集装箱一集装箱的廉价产品,充实自己店里的货架。

据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报道,全球60%的圣诞饰品都是在义乌生产的
义务商贸城的浩瀚规模掩盖了这样一个事实:它的鼎盛期已经过去——很多业务已经转移到了阿里巴巴和中国制造网这样的网站上。但义乌商贸城仍是一张无形巨网的有形体现。我们在西方和世界各地商店里购买到的廉价商品,有很多都来自于这里。
在商贸城里走动时,我留意着周围的各种东西。水桶和铁锹、雨伞、中国空间站的模型、印着各国领导人头像的手电筒、呜呜祖拉……有一块地方,差不多有一家大型百货那么大,那里所有的商铺销售的都是LED招牌,一直滚动显示“LED招牌”的字样,还有一个商店,只出售福尔摩斯式的放大镜。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虽然这里的商品种类繁多,令人眼花缭乱,但似乎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义乌商贸城里没有价值较高的商品,就连品牌商品也寥寥无几。在商贸城里,你看到的是中国制造业产出中一个非常巨大、但却经常被忽视的部分。它们是你放在办公桌抽屉里的小玩意,是销售员免费送给你的笔,是一英镑廉价店和加油站出售的一次性商品,是你冲动购物的对象,因为它乍看上去很好玩,而且很便宜。中国是全球领先的塑料垃圾商品制造商,义乌商贸城就是它的展示厅。
出于这个原因,义乌最擅长的一件事就是生产和销售圣诞节用品。忘了北极吧,忘掉圣诞老人的工作间吧。从义乌圣诞用品行业协会的资料来看,在2012年,义乌及其周边地区就有750家制作圣诞饰品和其他节庆用品的公司。
为了亲眼看看圣诞景象是如何在这座塑料之城中制造出来的,我们决定前往设在附近的工厂去参观参观。那是一家小公司,距离市区大约30分钟车程。后来的经历证明,在我们参观过的中国工厂中,它是最令人目瞪口呆、心绪不宁的一家。